豆瓣评分: 6.9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
迈克尔·坦纳(Michael Tanner) 哲学家、歌剧评论家,剑桥大学圣体学院终身研究员。研究领域:19世纪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和尼采;作为文化现象的瓦格纳;艺术哲学;批评与文化研究的当代思潮。著有《叔本华》(1999)、《尼采》(2000)、《瓦格纳》(2008)等。
序言作者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随感集《人与永恒》等,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评论

尼采主要关注的是人生的根本性痛苦,即生命意义之缺失,对此他特别关注痛苦和文化的关系。要消除这种痛苦,自《悲》始,便提出两种方法:反对同情和禁欲主义。前者将痛苦视作内心繁杂的肯定,在意识到痛苦的无处不在和摆脱痛苦的徒劳之后仍旧不失信念;后者是抑制生命的本能。要理解世界,就要理解永恒轮回——无意义的重复;要对待世界,就需要“爱命运”的超人,要焕发出这样一种生命力(权力意志):对所拥抱的一切说“是”。阅…
尼采主要关注的是人生的根本性痛苦,即生命意义之缺失,对此他特别关注痛苦和文化的关系。要消除这种痛苦,自《悲》始,便提出两种方法:反对同情和禁欲主义。前者将痛苦视作内心繁杂的肯定,在意识到痛苦的无处不在和摆脱痛苦的徒劳之后仍旧不失信念;后者是抑制生命的本能。要理解世界,就要理解永恒轮回——无意义的重复;要对待世界,就需要“爱命运”的超人,要焕发出这样一种生命力(权力意志):对所拥抱的一切说“是”。阅读尼采的矛盾在于作为一种不可战胜者的口吻,同时又保留着自我批判和不设定统一标准的意念。通识本难以细致剖析各种概念,抛砖引玉式也成问题,对于尼采的碎片化警句里不时地涌现出惊人的观点,还需多拜读原作。骆驼—狮子—孩子的蜕变的多重混杂仍是我目前的追求之道。要说什么悲观主义,那是不存在的,这是最乐观的情况。
(
)
应该在看过尼采相关作品后回头再读一遍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