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8.3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比尔·波特,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汉学家人。他将中国古代大量的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在欧美引起了极大反响。他曾经以“红松”的笔名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和《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著作。从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台湾和香港,经常在中国大陆旅行,并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

评论

很有意思。隱修者結成羣體,最終形成寺院。寺院中人厭倦羣體生活,又出去隱修。歷史上這種過程一再重復。
“独立高峰上,白云去复还。群山拥足下,岚雾出袖间。坐观天地阔,静听古今闲。无真亦无妄,明暗落山前。”
标签中的安妮宝贝让我惊悚了
“修道者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从政还是不从政,韬光养晦还是大放异彩。把道德原则运用到人事上去。孔子、屈原、诸葛亮都是这样做的。要理解这些道德原则,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被认为是必要的。但是有时候隐居会持续一生,不过它的目标仍然是在世间建立和谐、扩展和谐。不管隐士是否走出隐居生活去从政,他们对于整个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是一泓泓“纯粹的思考”和“纯粹的生活”的源泉,迟早会找到合适的管道,流向城市的。我还…
“修道者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从政还是不从政,韬光养晦还是大放异彩。把道德原则运用到人事上去。孔子、屈原、诸葛亮都是这样做的。要理解这些道德原则,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被认为是必要的。但是有时候隐居会持续一生,不过它的目标仍然是在世间建立和谐、扩展和谐。不管隐士是否走出隐居生活去从政,他们对于整个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是一泓泓“纯粹的思考”和“纯粹的生活”的源泉,迟早会找到合适的管道,流向城市的。我还看到了隐士传统中一个主要矛盾:修道的人无法脱离人群,然而为了找到道,他们又必须暂时远离社会隐居,自我修炼和制心一境。”一个美国汉学家来大陆,避开乌烟瘴气的寺庙,只为找寻终南山中离群索居的修道人。这一传统的延续从未断过,直到今天。寻访完他不愿意做隐士了,“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大概是他达到的境界。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