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8.8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

评论

大部分读过了。汪先生写的最好的并非高邮野菜,而是云南美食。不知是贫瘠年代残留的顽强味觉,还是人在回忆一无所有的时光时都会感到的那丝美好。云南汽锅鸡啊。
[ 治疗厌食症的福音 ] 由食物谈到文学再谈到文化。书中多谈及昆明菜,有些话时有在其他篇里重复。近来常吃藕片,深有感触“藕断丝连”,食物与语言间的关系微妙且有趣。书中诸多细节,事无巨细到零厨艺都想亲手操练一下。
喜欢他写的沈从文教授写作的那段~
都是些随手可得的材料,随处可见的小吃,却可在读完文章之后了解许多关于食材和饮食背后的文化。
創新要在色香味上下功夫,現在的創新菜卻多在形上下功夫。“豆腐點得比較老的,為北豆腐。聽說張家口地區有一個堡裡的豆腐能用秤鈎鈎起來,扛著秤杆走十幾裡路。這是豆腐麼?”看得笑死我了。“講“北京的豆腐腦過去澆羊肉口蘑渣熬成的鹵,羊肉是好羊肉,口蘑渣是碎黑片蘑,還要加一勺蒜泥水。”可惜已經失傳了。“煮幹絲沒有什麼訣竅,什麼鮮東西都可往裡擱;” “不厭濃厚。”“上桌前要放細切的姜絲,要嫩姜。”這是很講究的。…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