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7.4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以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追寻而闻名。他的代表作《空谷幽兰》,就是深入名山寻访中国当今隐士的作品。而在《一念桃花源》中,他则试图追寻中国人心中千百年以来的理想世界——桃花源。
在书中,波特踏着陶渊明与苏东坡的足迹,经扬州一路向南至惠州、雷州,直到天涯海角的儋州、琼州,再回溯到陶渊明的故里庐山。陶渊明、苏东坡、王安石等人遗留至今的遗迹、当时当地的处境、心态以及随之而生的诗歌、理想,在波特优美流畅、明白如话的文字中自然浮现,还有手绘的路线图、地图和实地拍摄的照片,一起把我们带入古代文人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古人的遭遇与恬淡自然的心态,返照自身,安放我们当下的心灵。就在我们身处的滚滚红尘之中,在我们心中,找到自己所属的世外桃源。
————
【编辑推荐】
《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新作;樊登作序,俞敏洪、蒋方…
作者简介
比尔•波特(Bill Porter),字赤松,美国汉学家、作家和翻译家。
1970年,波特入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博士。有一天,他在纽约遇见了来自中国无锡的法师寿冶,并开始跟法师学习打坐。他觉得修行比上学好,于是就放弃继续念博士,带着仅有的两百多美元去台湾,开始了佛光山的寺院生活。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波特在中国进行了多次旅行,实地探访诗人、隐士和高僧的住地;在中美两国出版了一系列阐述中国文化的书籍,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代表作包括《空谷幽兰》《禅的行囊》及《寻人不遇》等。他还出版了佛学书籍《心经解读》和《六祖坛经解读》等,并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及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的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
评论
在诗酒中参悟,在行旅中和解。本书记录比尔寻访陶渊明和苏东坡出生、做官、被贬、去世的地方,分析他们的人生际遇和诗歌书法。新书发布会上购得此书,并请比尔签名,几年间,断断续续读完了比尔在中国出版的所有书,敬佩他对中国文化的热忱和深刻领悟,以及在诗画禅学的沁润下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019.29】比尔老头儿寻着苏陶的足迹,一路游访一路追忆,有点儿意思
大型追星行为艺术
这是一本无关学术的书,只是一位老者,追寻着偶像的足迹,去探寻追忆的日记点滴。非常适合旅途中,火车上读着这本书,跟着他享受恬淡。
这位美国老者,沿着苏轼由惠州到常州的晚年足迹,随着苏轼和陶诗的创作心境,一步步的探索,寻觅。当他在诗人所过之处,在旅途的闲暇之时,一次次朗读苏诗,陶诗;一次次向故去的诗人敬献美酒;一次次尝试着与他们进行跨越少年的对话,让我格外的感动。
美中不…
这是一本无关学术的书,只是一位老者,追寻着偶像的足迹,去探寻追忆的日记点滴。非常适合旅途中,火车上读着这本书,跟着他享受恬淡。
这位美国老者,沿着苏轼由惠州到常州的晚年足迹,随着苏轼和陶诗的创作心境,一步步的探索,寻觅。当他在诗人所过之处,在旅途的闲暇之时,一次次朗读苏诗,陶诗;一次次向故去的诗人敬献美酒;一次次尝试着与他们进行跨越少年的对话,让我格外的感动。
美中不足的是这场旅行,掺杂了各种研究会,各种学会的接待,交流让一场灵魂的旅途沾染了太多世俗牵绊,这些圈子的乱象让人感受到了今天中国文化群体的一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