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7.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比尔•波特(Bill Porter),字赤松,美国汉学家、作家和翻译家。
1970年,波特入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博士。有一天,他在纽约遇见了来自中国无锡的法师寿冶,并开始跟法师学习打坐。他觉得修行比上学好,于是就放弃继续念博士,带着仅有的两百多美元去台湾,开始了佛光山的寺院生活。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波特在中国进行了多次旅行,实地探访诗人、隐士和高僧的住地;在中美两国出版了一系列阐述中国文化的书籍,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代表作包括《空谷幽兰》《禅的行囊》及《寻人不遇》等。他还出版了佛学书籍《心经解读》和《六祖坛经解读》等,并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及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的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

评论

在诗酒中参悟,在行旅中和解。本书记录比尔寻访陶渊明和苏东坡出生、做官、被贬、去世的地方,分析他们的人生际遇和诗歌书法。新书发布会上购得此书,并请比尔签名,几年间,断断续续读完了比尔在中国出版的所有书,敬佩他对中国文化的热忱和深刻领悟,以及在诗画禅学的沁润下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019.29】比尔老头儿寻着苏陶的足迹,一路游访一路追忆,有点儿意思
大型追星行为艺术
这是一本无关学术的书,只是一位老者,追寻着偶像的足迹,去探寻追忆的日记点滴。非常适合旅途中,火车上读着这本书,跟着他享受恬淡。
这位美国老者,沿着苏轼由惠州到常州的晚年足迹,随着苏轼和陶诗的创作心境,一步步的探索,寻觅。当他在诗人所过之处,在旅途的闲暇之时,一次次朗读苏诗,陶诗;一次次向故去的诗人敬献美酒;一次次尝试着与他们进行跨越少年的对话,让我格外的感动。
美中不…
这是一本无关学术的书,只是一位老者,追寻着偶像的足迹,去探寻追忆的日记点滴。非常适合旅途中,火车上读着这本书,跟着他享受恬淡。
这位美国老者,沿着苏轼由惠州到常州的晚年足迹,随着苏轼和陶诗的创作心境,一步步的探索,寻觅。当他在诗人所过之处,在旅途的闲暇之时,一次次朗读苏诗,陶诗;一次次向故去的诗人敬献美酒;一次次尝试着与他们进行跨越少年的对话,让我格外的感动。
美中不足的是这场旅行,掺杂了各种研究会,各种学会的接待,交流让一场灵魂的旅途沾染了太多世俗牵绊,这些圈子的乱象让人感受到了今天中国文化群体的一种尴尬。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