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8.4
内容简介
《归于尘土》收录了品特最具代表性的“风景”、“往日”、“无人之境”、“背叛”、“月光”、“山地语言”等8部剧作及4篇演说。品特作品中的角色多是失业者、小职员等社会底层人物,擅长于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不祥与平静状态下的噪声,诺奖授奖词称他的作品“揭露了日常闲谈掩盖下的危局,直闯压抑的密室”。
作者简介
哈罗德•品特(1930—2008)
英国著名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笔锋犀利,具有冷峻的解剖风格,被称为“威胁大师”。其作品中的角色多是失业者、小职员等社会底层人物,擅于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不祥与平静状态下的噪声。被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是英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
评论
剧作家运用对话更容易创造一个世界。而品特却不信任这种创造,他说自己的戏剧不为任何抽象概念或理论服务,人物角色也不担负任何道德说教,情节更不会表现某种寓意或意识形态告诫。他的戏剧展开很简单,仅仅开始于人物开口蹦出的句子,是词语在纸上漫游、推敲最终形成了戏剧的结构。在这样的作品里,更能体现语言作为作家的物质材料的性质。然而语言又不仅是物质材料,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在节奏和语言旋律中的感性的美也构成了一个最…
剧作家运用对话更容易创造一个世界。而品特却不信任这种创造,他说自己的戏剧不为任何抽象概念或理论服务,人物角色也不担负任何道德说教,情节更不会表现某种寓意或意识形态告诫。他的戏剧展开很简单,仅仅开始于人物开口蹦出的句子,是词语在纸上漫游、推敲最终形成了戏剧的结构。在这样的作品里,更能体现语言作为作家的物质材料的性质。然而语言又不仅是物质材料,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在节奏和语言旋律中的感性的美也构成了一个最高效果的独特王国。在品特的戏剧里,语言不是包裹思想的糖纸,它就是戏剧本身。或许可以这样说,品特的戏剧是一种语言现象。他把语言的虚构功能及这一功能所引起的联想弃至一旁,仅仅展示:正是我们咀嚼、吞咽或吐出的词语,把我们与物质世界联系在了一起,从我们开口说话那一刻,语言就诞生了。仅此而已。
(
)
哈罗德品特。他的语言并不华丽辞藻,他的语言分散形散,却在整看通篇的时候形成一种脑海里的回环力,他揭露的是那层温情下的丑陋和冷漠,揭露的是家庭生活里一直试图隐藏起来的的个人层面。虽然同处一室,但仿似一个人非常孤独地站在远处,朝着封闭环境的另一人倾诉。不是争吵,是,倾诉和回忆,淡淡地,不激烈,却十分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