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9.0
内容简介
美国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和大多数留学生及新移民一样,当我们一脚踏上这块广袤的陌生土地时,最初落脚点的选择是十分偶然的。我们落在了一个普通的地方,居住的环境平常而宁静。周围的美国人老老少少都在辛勤劳作,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要想谋出一番好的光景,对他们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还来不及作任何思索,新移民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就立即把我们投入了同样的辛勤劳作之中。这样,我们和周围的普通美国人之间,自然就有了共同谋生而产生的共同语言,也有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喜怒哀乐。不少美国人还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无形中发现,美国已经渐渐地从一堆抽象的概念中走出来,变成了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森林牧场,变成了一个一个美国人。
我们也有过被称之为“边缘人”的苦闷。我们显然不可能在进入这一块国土的同时,就在一瞬间也进入它的文化,而原来的文化背景又由于天长地远而渐…
作者简介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评论
类别:社会制度。通过信件方式全面介绍美国的司法制度。核心:自由的代价是什么?林达的美国系列,作为对美国社会了解的小窗口还是不错的,也是学习法律专业的兴趣读本。
写得特别严肃,但很真实,信息量非常大。跟刘瑜完全不一个风格。
关于辛普森案件的描述(为了“公正审判”,只能损伤“实现正义”),最能表达本书的基本态度——没有十全十美的社会!为实现一个目标,必然要付出相应代价,而这些代价,往往是由于一系列清晰的、被宪法确定下来的、要严密保护“个人”的价值观导致。美国从上到下,都普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理性常识。
作为看美国的第一本,林达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的宪法和世纪大案——辛普森案,二十世纪的美国在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方面的先进保障,我们今天看来都是望尘莫及的。可悲的是,中国政党并没有意识到在人权的根本上改进,而是一味维持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假象。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剂阿非他命,打进我们的血管之中,振奋了久久萎靡在黑暗和阴霾中的每一个热爱自由的中国人。
其实我不了解的是中国